李泓江
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。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,文学博士。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心研究员,伟德国际194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,全国市县融媒体研究中心秘书长。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、传播思想史、交往哲学。为本科生、研究生开设《新闻评论》《文献研读与学术写作》《通信技术与新闻传播》等专业课程。
一、著作与教材
1.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配套案例教材《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——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》(第二辑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2年9月,参与编写。
2.著作《笃行: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2021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2年9月,副主编。
二、学术论文与发表
1.《走向生活世界的新闻学》,《国际新闻界》,2022年第2期;被202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(新闻传播学)引用。
2.《新闻学交往范式的出场:历史逻辑、时代语境与知识根基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22年第2期。
3.《现象学新闻研究:从胡塞尔到塔克曼的理论旅行及其未来》,《新闻界》,2022年第8期。
4.《迈向日常生活的传播学:论列斐伏尔思想中的媒介向度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21年第6期;被人大复印资料《新闻与传播》2022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
5.《数字时代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困境与人的存在危机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2022年第5期。
6.《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生活世界的历史辩证法》,《天府新论》,2022年第4期。
7.《中介·去远·现时·连接:理解新闻的另一种视角》《新闻与传播评论》,2023年第2期。
8.《新闻学元问题的依据、方位及回应方式》,《编辑之友》,2020年第8期。
9.《“液态”理论的旅行及其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9年第9期;被人大复印资料《新闻与传播》2019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。
10.《技术、表征与真实:5G技术对新闻真实的可能影响》,《宁夏社会科学》,2019年第6期;被《新华文摘》2020年第4期摘编。
11.《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传播动能》,《中国编辑》,2023年第10期。
12.《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中国新闻学理论创新》,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,2023年第2期。
13.《现代化自觉与中国新闻学构建——基于20世纪中国新闻学经典文本的学术史考察》,《现代出版》,2023年第4期。
14.《新闻学的范式转换:从职业性到社会性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,2020年第8期;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1年第1期转载;被《新华文摘·网络版》2020年第24期全文转载。
15.《新闻理论研究的当代中国特征》,《新闻界》,2018年第2期;被《新华文摘·网络版》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。
16.《技术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新闻生产方式变迁》,《新闻爱好者》,2018年第8期;被《新华文摘》2019年第2期摘编;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9年第1期转载。
17.《论算法新闻中的主体关系》,《编辑之友》,2019年第8期。
18.《新闻的“漂移”及应对之道》,《新闻记者》,2018年第10期。
19.《中国生育政策传播模式演变考察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9年第5期。
20.《风险社会与中国舆论治理观念的调适》,《当代传播》,2020年第3期。
21.《“融合文化”如何影响和改造新闻业?——基于“新闻游戏”的分析及反思》,《国际新闻界》,2017年第12期。
22.《摄影与规训:从荷赛中死亡呈现到生命姿态彰显》,《新闻春秋》,2019年第1期。
23.《〈资本论〉中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》,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23年第3期。
24.《冲突与契合:量化研究方法的新闻学特征》,《教育传媒研究》,2019年第3期。
25.《关于新闻游戏的冷思考》,《未来传播》,2019年第4期。
26.《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》,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,2023年12月1日。
27.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创新发展》,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,2021年11月16日。
三、科研项目
1.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“数字时代新闻学交往范式的哲学阐释研究”,在研。
2.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项目“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闻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研究”,已结项。
3.主持伟德国际194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“现代新闻与生活世界”,在研。
4.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“现代新闻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研究”,已结项。
5.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“现代新闻真实观念的演变:一项知识社会学视角的考察”,已结项。
6.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多项。
四、获奖情况
1.中国新闻史学会“2019年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十佳论文奖”
2.第二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“启皓奖”优秀学术论文奖
3.多次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。